咖哩一直是我喜歡的一道佳餚,從以前到現在都是。每在飢腸轆轆的向晚,當夕陽將天邊染成一片金黃,我就想起了餐飲店中香醇濃郁的咖哩香。

說到咖哩的起源,當然非印度莫屬。印度半島是塊溼熱的土地,有著濃烈的熱帶風韻,自然盛產各種風味濃郁的辛香料植物。當各類濃郁的辛香料磨合成粉末並經文火千錘百鍊的的燉煮後,呈現於味蕾之前的,便是香醇味濃的咖哩。至於咖哩的始祖,說出來也會令你嚇一跳,那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的傳說中,釋迦牟尼是首先教人如何用樹草的果實來調配以為做長生不老的靈藥,並以釋迦牟尼當初傳教的地名"咖哩"作為這靈藥的名稱,而後人將此靈藥當成料理的調味料而廣泛地傳播開來。

在色澤方面,或許因為咖哩是濃郁的黃,黃得徹底又厚實,象徵坤土的厚載利生之德,感覺食之則能直入脾土,補益中宮,於是予人一種舒舒服服的安全感。它就像是母親的雙臂,將我們的味蕾擁入懷中,又像是多年老友間的家常老話,是那麼地素僕而又真實,總貼近個我生活的本懷。於是,每當我見其色澤,就勾起了我對土地深厚的情誼。當然,印度咖哩色澤較深,像是一杯濃烈的黑咖啡,東南亞系列的咖哩則像黃土高原一般厚實。各地有著不同的土質,風味也就各異奇趣。所以說,玩賞味蕾編織而成的地圖,或許是沒錢出國者藉機一享環遊世界樂趣的機會。

除了濃郁的咖哩醬汁、晶瑩剔透的米粒以外,佐料配菜也是一種藝術。軟嫩的紅蘿蔔是咖哩不可或缺的良伴,它在一片死黃中添入了紅染,彷若撒哈拉沙漠中的一朵玫瑰,在色澤上具有畫龍點睛之功。至若熟透了的馬鈴薯,則是我的最愛。我會鍾情於此或許與她咬起來綿綿密密又不黏牙有關,不過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因為它平平淡淡間雜有微甘,可以視為一張上等的羊皮畫布,最能襯托出咖哩濃烈的油彩。沙漠中沒有植物怎行?於是灑下幾朵青綠花椰菜,青椒薄片,整片黃土頓時舞了起來。


從「味」的角度來探究,咖哩更具一番魔力。據說咖哩具有一種「薑黃素」(最初在薑中所發現的物質),可作為抗氧化劑,抗老兼防癌。當然,正統的咖哩是吃不出薑味的,但它與薑母茶一樣,均能為饕客捎來一種「熱味」,溫暖飽受冰寒的脾胃,這在冬天尤是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

當然,吃咖哩最不能錯過的便是它的「辣味」。雖然就生物學的角度而言,辣味並不屬於味覺的範疇,它僅是痛覺作用於舌上的幻象,不過就美食學的觀點來談,辣味確實在味感中具有不可抹滅的地位。它雖然不入於五味,但卻擁有使其他五味甦活的魔力。甜椒的甜,因那麼一點辣而活潑了起來,酸辣湯、豆辦醬等亦復如是。酸、苦、甘、辛、鹹,經過辣味的魔棒一點,就從死沉沉的泥偶化成了活生生的人物。或許,能讓人們開懷地掉出眼淚,除了愛與感動之外,就非辣味莫屬。而真正的印度咖哩,正是可以讓我邊掉眼淚,邊說「讚」的唯美食料。


今年冬天,與咖哩的再次邂逅,暖了我一季的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c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