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 〈廬山煙雨〉 蘇軾

了月曰:

人們對於一種未知的境界,總是抱持著一種好奇的心情,希冀一窺其貌,以解心中之謎悶。尤其是在修行的路上,經典上許多奇幻境界的描述,若非親身經歷過一回,要信的過還真有點難度。最近祐祺問我「開悟會有什麼感覺?開悟到底悟到了什麼?」「去問蘇東坡吧!」我說。其實見性這種東西說穿了乃「言語道斷,心行滅處。」其中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若欲以語言文字強行解說,一落入文字相,便失去了本真。就像東坡居士,未明心見性之前急得要死,及至開悟之後,才了解原來道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最最平實自然不過的。正如《易經繫傳》:「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悟後還是照樣要過生活,人生還要繼續過,餓時吃飯倦時眠,如此爾爾。只這從「見山是山」過渡到「見山不是山」,又返歸「見山還是山」的心路歷程,箇中滋味又能嘗得幾許?或許只有大乘菩薩才能了得其中冷暖吧!



其二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定風波〉 蘇軾

了月曰:

此謂心不隨境轉,誠真如體性之妙用也。物境縱然變化萬千,生生滅滅,如莊周化蝶,蝶復化為莊周,然猶客塵煩惱,對於虛空,湛然常住本覺妙心了不能侵。

故作詩曰:

喜怒哀樂生住滅,遍灑須彌佈三千,
湛然圓明妙覺性,青蓮出泥不染依。
四大五蘊覆真性,一朝見得破無明。
無明頓破夢中醒,心光何曾少幾許?


其三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辛棄疾

了月曰:

道法自然,即使在最平常的一舉一動間,道無不在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奈何世人不察,徒心外求法,欲於有為法中求得不生不滅之果,不亦令人惋惜。當知「道在靈山莫遠求」,若能時時返觀自照,當下即見自性彌陀。



其四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于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赤壁賦》 蘇軾

了月曰:

一真一切真,真妄同二妄。變與不變,唯心所現。眾生無我,苦樂隨緣。如鏡現影,心光照大千。莫謂能變者為妄,不動者為真,豈知真妄同二妄,同是妙明真心之所顯現。如海與波浪,不可割裂,亦不可謂波浪為妄海體方真,若有真妄,還同二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c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