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如來本性是離一切語文文字思維諸相,無法以語言解釋的清楚,
但是不透過語言文字切入解詮,卻又往往令初學迷惘困惑無比,
故佛陀於修多羅教中,乃善以譬喻表顯之,
故今於此,僅將一些譬喻羅列出來,供諸佛子參證方便
但須注意此僅為譬喻,如手指月,手非真月,勿執譬喻而成實法
而我或為一介凡夫,妄測如來真性,更非可真信,當作參考看看就好

簡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

(一) 如鏡照諸像喻

心體如來藏識,譬如大圓鏡(此只譬喻,真如妙心離一切相,非有相如鏡可得),
一切虛有幻化的境界,就好比是鏡中顯現的影子,
此影所現,乃妄計執迷故起,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而眾生執迷此幻影為實有,
曾不能了知唯心現影、離一切相、不動周圓之妙明真性(以鏡喻之)。
所謂真空,謂一切影像本非鏡所有,所謂妙有,謂鏡之真空能顯諸方妙色影像。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此即言明若能不迷於鏡中影相,便能見著如實呈現萬法的空寂如來本性。
對於凡夫而言,影像為幻(假),顯了影像的心體為真性,
對於明心見性者言,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
因為鏡體與影像實為不可割裂之一體,離鏡則無像可得,而像又無法離於鏡,
故鏡喻妙明本心之不動真體,影喻妙明真心所顯現之妙用,兩者無可割裂。
所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乃顯心之體用。


或有人謂鏡能顯像,為有光線反射故,今用黑布將鏡子蓋住,鏡即離像矣!
此說非也,何以故?殊不知鏡無得光,純是黑暗,黑暗猶是「黑暗」之「相」,
《楞嚴經》云:「內守悠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若諸外道,謂由進入甚深禪定乃至無想定,絕一切像,欲得解脫,無有是處,
何以故,因為禪定守住之空寂相,仍屬於相,非見本心故。
二乘則除一切煩惱,外息諸緣,住於空寂體性之中,
而鏡成枯鏡,如種子焦敗,無能起用顯現一切如幻妙法,
於幻有影像中,幻化顯現佛國淨土,利樂一切諸有情。


再論鏡如實呈現萬法,而不生:「我呈現萬法」想,妙明心體亦復如是。
若生一念,我有一真心,此心可以如實呈現萬法,這就是我那可以觀察的心,
此心屬第六意識,亦為鏡中影像,眾緣和合故,非汝真性。
因此心與影像相對,有能觀察之心,必有所觀察之相,能所建立,即墮虛妄
(唯識學稱為見、相二分,能觀謂見分,所觀謂相分)
而真如妙心離一切相,非是能觀以及所觀。
故《楞嚴經》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又云:「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圓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圓覺經》云:「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
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
。」

=================================================
其他相關可參考經文:


《大乘起信論》:

「是故三界虛偽,唯心所作,離心則無六塵境界。此義云何?以一切法皆從心起
,妄念而生。一切分別,即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當知世間一切境界,
皆依眾生無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鏡中像,無體可得。唯心
虛妄
:以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

《楞嚴經》:(客塵虛空喻)

「時憍陳那起立白佛。我今長老於大眾中獨得解名。因悟客塵二字成果。世尊譬
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畢。俶裝前途不遑安住。若實主人自無攸往。如
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為客義。又如新霽清暘昇天光入隙中。發
明空中諸有塵相。塵質搖動虛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搖動名塵。以搖動者名
為塵義。
佛言如是。」


============================================================

(二) 大海波浪喻

如來藏性海譬如大海,五蘊諸心、色法,猶如海上所起之波浪,
外境業力譬如猛風,這麼猛然一吹,性海變現起萬丈波濤。
然而波濤起滅無常,幻起幻滅,如虛空花,無有自性,譬諸虛妄幻相
然而任憑波濤如海擺動,從性海起,旋滅入性海,
海體本身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正如妙明真心之不動周圓
行者若能如實了知波浪為幻,乃依不動之毗盧性海本體而顯而起,則見如來。
然而說真說妄,猶未離妄。
何以故?因海與波浪,非一非異,海為其體(真空),浪為其用(妙有),
非一者,謂海與浪形狀相用畢竟不同,
非異者,謂海體與波浪同是海水,不可相離故,離海則無浪故。
是故空有不二,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海與浪本一體故,若強行分割真與妄,無有是處,
故華嚴謂之一真法界,謂一真一切真,海浪同一體性故。

====================================================================

(參考經文):

《八識規矩頌》:「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
                                    受薰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

《大乘入楞伽經》:


    譬如巨海浪  斯由猛風起    洪波鼓溟壑  無有斷絕時
 藏識海常住  境界風所動    種種諸識浪  騰躍而轉生
 青赤等諸色  鹽貝乳石蜜    花果日月光  非異非不異
 意等七種識  應知亦如是    如海共波浪  心俱和合生
 譬如海水動  種種波浪轉    藏識亦如是  種種諸識生
 心意及意識  為諸相故說    八識無別相  無能相所相
 譬如海波浪  是則無差別    諸識心如是  異亦不可得
 心能積集業  意能廣積集    了別故名識  對現境說五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以頌問曰

 青赤諸色像  眾生識顯現
 如浪種種法  云何願佛說

爾時世尊以頌答曰

 青赤諸色像  浪中不可得   言心起眾相  開悟諸凡夫
 而彼本無起  自心所取離   能取及所取  與彼波浪同
 身資財安住  眾生識所現    是故見此起  與浪無差別

爾時大慧復說頌言

 大海波浪性  鼓躍可分別     藏識如是起  何故不覺知

爾時世尊以頌答曰

 阿賴耶如海  轉識同波浪     為凡夫無智  譬喻廣開演

爾時大慧復說頌言

 譬如日光出  上下等皆照     世間燈亦然  應為愚說實
 已能開示法  何不顯真實

爾時世尊以頌答曰

 若說真實者  彼心無真實     譬如海波浪  鏡中像及夢
 俱時而顯現  心境界亦然     境界不具故  次第而轉生
    識以能了知  意復意謂然        五識了現境  無有定次第
 譬如工畫師  及畫師弟子        布彩圖眾像  我說亦如是

@彩色中無文  非筆亦非素      為悅眾生故  綺煥成眾像
 言說則變異  真實離文字      我所住實法  為諸修行說
 真實自證處  能所分別離      此為佛子說  愚夫別開演
 種種皆如幻  所見不可得      如是種種說  隨事而變異
 所說非所應  於彼為非說      譬如眾病人  良醫隨授藥
 如來為眾生  隨心應量說      世間依怙者  證智所行處
 外道非境界  聲聞亦復然                              」

=================================================================

(三) 色彩圖畫喻

上以備述諸喻,此色彩圖畫喻,就留待各位佛子自行參悟。

《華嚴經‧覺林菩薩偈》: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c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