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執著的心─識心
梁乃崇

讓佛心比較強,識心比較弱,
這時我們的佛心才可以運用識心;
當我們可以掌握識心時,
佛心也才能夠借由識心而入世。
識心減弱,佛心就增強了。

佛教徒對於開智慧,也就是獲得般若智這方面的了解和實踐是最深切的,這個問題在佛法的修練和佛經裡面極為豐富。大家都曉得修行要靜坐,其實靜坐跟培養直覺有關係,每一個曾經嘗試靜坐的人,都知道靜坐就是要把心念靜下來,把生滅心靜下來,也就是把識心靜下來,但不是把佛心靜下來。我們的心一部份是識心,另一部份是佛心,如果識心強的話,佛心就被壓下去;如果識心減弱下來的話,這個佛心就增強了!

我們無法消除識心,而識心也無法把佛心消除掉,因為我們本身就具備了識心和佛心,只是它們互有強弱。當我們靜坐的時候,識心就會減弱,而當識心減弱時,佛心就自然增強。我們都聽過這類真實故事:有許多和尚在深山修行打坐,他們沒有讀書,沒有去求什麼學問,也沒有做什麼研究,可是非常有智慧,很多人都得向他們請教。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在那裡把識心降低以後,佛心、直覺就越來越強,智慧自然就出來了。昨天我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成道」的演講中也特別強調,這樣子的深山閉關或者是禪定靜坐,就無法在日常生活中工作、活動,所以這個部份我只是提一下,並不是演講的重點;演講的重點是瞭解怎麼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我們的直覺。我提出一個方式:就是用珍惜和尊重的態度去面對直覺。

以珍惜尊重的態度面對直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直覺和靈感偶而會自動出來,當它出現的時候,你要用珍惜和尊重的態度去面對它,這樣它在你生活中出現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多,也就會增強;如果你否定它,排斥它,它當然越來越少,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現在人類的文化和教育是不珍惜、不尊重直覺,甚至一概予以否定,這樣直覺當然就越來越弱了。所以想要讓直覺增強,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尊重和珍惜它。當然光是這樣子做是不夠的,如果想要有比較好的效果,每天還是要抽出一段時間來靜坐,效果才會更顯著。

另外我們也可以藉由讀經獲得直覺,尤其讀金剛經。金剛經就是表現直覺般若智的一部經典,裡面有一段經文:「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佈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於法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這段是說:如果菩薩是住相的,不能夠離相,這個菩薩就好像進入了一個暗房,什麼也看不到;菩薩如果心不住相,也就是離相了,這個菩薩就好像人有眼睛,在大太陽下把千千萬萬的事物都看得清清楚楚。這說明了:如果一個人是住相的,那麼他就好像進入了一個沒有燈的暗房,什麼都看不到,這樣是不是很愚痴呢?如果一個人是不住相的,那麼他就像一個眼睛好的人,在大太陽下什麼都看得清清楚楚,這樣是不是很有智慧呢?

多讀金剛經可破相顯性(獲得直覺)

所以金剛經一直要我們離相、不住相,就是要你獲得直覺的智慧,也就是獲得般若智。住相就是執著,不住相就是不執著,我們一住相,心就被關在相的牢籠裡面,心就變成奴隸,奴隸就沒有智慧了。如果你能夠離相,這個「相」對你而言已經不是牢籠了,不能把你的心關住了,你就是一個自由的心靈,這時候相就變成了你的玩具、工具,而不是你的牢獄,你就是有智慧的人。所以金剛經一直有個重點,就是要破相顯性,讓我們脫離相的囚禁,學會了離相,就等於獲得了直覺,獲得了智慧。所以,多讀金剛經,對金剛經有所體悟,有所體會,也是獲得智慧的方法。

我舉一個實例:有一家公司某一個員工專門負責研發藥水配方,公司要求他配某一種特別功能的藥水,他研發了兩年都失敗。後來與這家公司同類型的另外一家公司,先把這個藥水做出來了,當這個員工知道這消息,兩天以後也把藥水做出來了。其實任何事情都沒有改變,人沒變,藥品材料沒變,只有一件事情變了--就是另外一家公司先把藥水做出來了,只有這一個訊息,便讓這個員工在兩天內研發成功,而且配出來的藥水,效果比另外一家公司的好很多。為什麼會這樣?原來那位員工工作了兩年卻沒有結果,實在是因為心裡面已認定這個藥水是做不出來的,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這種藥水,是公司要我做,壓迫我做,我不得不做的,他心裡面這個認定就是一個執著,就是一個住心,因此他就做不出來。但當他一聽到別家公司做出來了,馬上就把他的執著打破了!認為不可能的執著被擊碎了,而那個執著一被擊碎,兩天就有成果出來。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他前兩年之所以毫無成績,就是被他的執著卡住了,好像金剛經所說的,住相就像進入暗房,什麼都看不見,也就什麼都做不出來了!反之當他這個執著被打碎,就是心不住相了,於是兩天就做成功,好像金剛經所說的,你如果不住相的話,就像一個有眼睛的人在大太陽下,什麼都看得清清楚楚,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狀況!可是,說起來簡單,他卻為此付出了兩年的生命,做了兩年工,什麼結果都沒有,白受這種苦,你說這不叫愚蠢叫什麼呢?

這是真人真事,而且在日常生活裡面可以找到很多這樣的例子。其實我們要學聰明,很簡單,就是不要執著,不要住相。我因為是做物理研究工作的,所以對科學界的事情知道的多一點,其實所有科學的進步,都是在把原有的假設、公設修改調整之後產生的,每一次都是這樣,沒有例外。調整其實就是把執著做了一個改變,還沒有把執著消除掉,就已經有新的發現、新的發明、新的創造,就有所謂的天才出來。你想想看,佛法教我們不要著相、不要執著,這是多麼的重要,而這就是獲得直覺的方法。

以佛心掌控識心

聽眾: 當我們的佛心發展到很圓滿的時候,是不是就不需要用到識心?

老師: 我們還是要用到識心的,因為我們要入這個世間,就要用到識心,這個世界是識心所造的,大家都在用識心,如果你只用佛心,識心一點都不用,你就不曉得人家的愚蠢,不懂他們的思維,這樣你會脫離這個世界。所以我們要增強佛心而不是把識心消滅,把佛心增強,讓識心減弱,我們的佛心就可以掌控識心。目前眾生的狀況是識心強,而佛心很弱,結果佛心被識心掌控,就變得愚蠢了。我們現在就是要改變這個比率,讓佛心比較強,識心比較弱,這樣我們的佛心就可以運用識心了;當我們可以掌握識心時,佛心也才能夠借由識心而入世。這是比重問題,是我們要以什麼為主的問題,而不是要那一部份消滅另一部份的問題,我們不能夠把識心消滅掉的,因為識心也是我們心的一部份。

聽眾: 佛心的特性是什麼?

老師: 佛心它是無所不知,但是也無所知,它是無知無不知,就是這樣的狀況。

聽眾:是否可以再解釋清楚一些?

老師: 佛心是所有認知的來源,即使識心也是從佛心來的。它並沒有一定要去知,它也可以是無知的,它的性質就是這樣。這個部份無法用言語表達,因為它從一開始就是超越思維的,這一部份是不可說的,其實不是不准說,也不是我可以說而不說,而是我想講也講不出來,只要我講出來的就都是錯的,它的性質就是這樣,無法用言語讓你了解,你要自己去修持,自己去體悟。

佛心與識心是一體的

聽眾: 佛心和識心是否是我們在修持時,意志力在戰鬥?

老師: 不是!他們從來不戰鬥,好像我們要克服什麼東西似的,不會!他們之間完全沒有戰鬥的問題,就像我的手掌,掌心掌背都是同一個,我不能說我手掌的這一面跟另一面戰鬥,當一面比較強的時候,只不過是忽略了另一面而已。好像一個人的身體,你若只選擇左邊,另外右邊你把它丟掉,那你不就是殘障了嗎?不就跛腳了嗎?不就半身不遂了嗎?所以佛心與識心就是我們整個心的兩面,你不能丟掉任何一面的,它是一體的,如果你只有一部份,另外一部份不見了,就會處於一種心靈殘障的狀態,就像身體的殘障一樣。佛法就是要讓我們變得不殘障,心靈能夠健康、健全。

聽眾: 煩惱是什麼心?

老師: 識心。

聽眾:那麼我們的心靈是不是要控制得很好?

老師: 也不是說要控制得很好,是說你的心夠清淨的話,那夢就很少了。我們現代人的問題是:不只是晚上作夢,連白天也在作夢。現在也是在夢中。

聽眾: feeling是什麼心?

老師: feeling就是我所講的直覺,因為一開始我講直覺,很多人不懂,所以我就用feeling這個符號讓大家聽懂我所要表達的意思,Feeling這個字是英文,但是又把它當中文來用,所以是不中不西的,但是當時我這樣子用很多人就懂了。現在我想直接用直覺二字,但是我又怕大家會聽不懂,所以再加上靈感二字,這些都是符號文字的運用而已,文字語言都是用來傳達思想和情感的,如果我所表達的別人聽不懂,我就會想辦法調整,一直調整到別人聽懂了,我就採用了。本來語言就只是一個傳達的工具,本身沒有什麼神聖的部份。 

聽眾: 佛性跟解脫有什麼關係?

老師: 如果我們的佛性、佛心忘失了,這個就是不解脫,如果我們的佛心恢復了,這個就是解脫,恢復得徹底,那就是成道。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解脫,都可以成道。

聽眾: 我們如果能夠用直覺去讀佛經,是很容易讀,但如果用識心,用思維的方式去讀,佛經就很艱深,很難讀。話說回來,現在不論科學或學術方面的書籍,宜用什麼心去讀?

用直覺閱讀書籍

老師: 那要看寫書的人。寫書的人如果是用識心,你用識心去讀就可以讀得懂了;如果是用直覺或佛心來寫,你就要用佛心來讀才容易。但是世間大部份比較好的書,裡面都會有一些直覺,雖然佔的份量不多,但是對這部書有畫龍點睛的功效,因此如果你只用識心來讀,就會被畫龍點睛的部份搞得有一點玄,覺得讀不懂,讀起來就很困難,這個時候你只要用直覺、佛心去讀,就很簡單!一讀就通!所以讀書的時候,你自己可以做調整,尤其讀佛教刊物時,假如他們所寫的東西用很多識心在那裡搞來搞去,你就知道那是一篇蠢文章;如果你讀得很順,那個就是高明的。更聰明的辦法是:即使一個人用識心寫東西,那麼你要讀懂它,就用佛心去掌握自己的識心,如果佛心在做主,讀起來就不難了!而且還可以把裡面的問題一個一個都讀出來,甚至作者自己都搞不清楚的毛病,你也可以統統把它找出來。一般說來用識心寫的東西有時會迷迷糊糊,你會讀得很痛苦,很累,但如果你用佛心來掌握自己的識心去讀,那個迷迷糊糊的部份就不會困擾你,也就傷不到你,你反而可以弄得比作者更清楚。通常當我們自己的直覺夠清楚、夠強的時候,就可以這麼做,事實上各行各業很多一流的人才或科學家、天才,都是這樣子的,沒有一個例外,做不到這點不會成為天才。尤其現在的電腦已經這麼發達,傷神的事根本不需要我們這個人腦去做,讓電腦去做就好了。只有佛心、直覺、靈感這些電腦不能做的,讓我們來做,因為電腦沒有佛心,沒有直覺和靈感,它一定要靠邏輯思維來運轉,所以蠢事情大部份應讓電腦做,智慧的事情才讓人做,這樣人才有尊嚴,才有價值!

聽眾: 怎樣用直覺去讀書?

老師: 我可以提供一點點經驗。我們在讀任何東西的時候,大概一般人多用識心,就容易被它的邏輯套住,因為作者本身會有一套邏輯和結論,你一旦被套住,就會順著它的邏輯演繹下去,這就是識心。我們怎麼去控制這樣的識心呢?控制的要點就是在它的假設,也就是他的根據,他的背景資料。通常人們在邏輯論證或推論時,並沒有把他的假設講清楚,尤其當我們在對話的時候,都是在表達心裡想的那些過程和結果,不會把內心假設的部份交代清楚,這時我們就要用佛心去控制、掌控假設部分,這樣雖然作者不講,我們也明白。通常我只要聽到一點點作者的思維過程和結果,就可以馬上知道他的假設是什麼。譬如作者在用一個我們也常用的名詞,可是他的意思卻不一樣,也就是他的定義和假設不一樣,我也馬上聽得出來,並且了解他內心的含意是什麼,不會被他的名詞和語言蒙蔽住。為什麼我可以做到呢?因為同一個名詞,每一個人講出來的時候,在他心裡面的假設和定義都有差異的,當你的佛心和直覺很強的時候,你對這種差異會非常的敏感,一聽就聽出來了!

對假設的部份要很敏感

要從他的假設部份下手,你對那個假設的部份要很敏感,等你掌握到了,只要稍微做一些調整,邏輯論證的結果就不一樣了。有些人心裡面的假設部份是迷迷糊糊的,似有若無,還會有變動,當你跟他辯論的時候,如果他辯輸了,他就把假設這邊改一點,又說另外一套道理了,當他說另外一套道理的時候,其實他這個地方又變了一點,所以他也是處在一個不穩定的變動狀況,你要連這種變動狀態都能夠掌握住。所以任何人跟我辯論,我一下就能捉住他的根,並且把它拔出來,當那個根一旦拔出來的時候,我要怎麼控制它,就怎麼控制它。所以整個的控制都是在假設的部份,這部份是非常複雜的,每一個人的心思在這裡都是變動的,同樣的字,意思應該一樣,其實不然,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所以你想要用佛心來掌握識心,就要對所有識心的那個假設部份非常的敏感,一捉就捉到,只要把那個地方捉到,識心就由你控制了,逃不了你的手掌心。而這個假設的部份誰能控制?只有佛心能控制及掌握,識心是沒有辦法看清楚自己這個部份的,識心只對往下的邏輯論證這一套很熟練,但是對於假設這一部份,它就沒辦法了!

讀書也一樣,只要把背景的東西捉到,你就能知道作者為什麼會那樣子講,有的時候作者會講得亂七八糟,你也會知道為什麼,因為他沒有弄清楚自己假設的部份,仍有矛盾,所以在那裡攪來攪去,他自己不知道,但你會知道,那麼讀他們的東西就容易了。

聽眾: 大概是在一九八四、五年我女兒唸高一的時候,我送她去Josep Hill那邊唸Silver Mind Control,那是腦能控制的課程,她去受訓以後,腦波好像是在一種催眠的狀態,當她在家裡彈鋼琴,彈完以後很驚奇地告訴我太太:「嘿!媽媽,剛才好像不是我在彈鋼琴,有別人在彈,彈得很好!」我想這是因為當她的腦波沈靜下來的時候,她的識心就降低了,而她的佛心就會提昇上來。不過這種現象平時不容易出來,她是在受了那個Silver Mind Control訓練以後,能夠運用她的腦波,從那個所謂的Beta降到Alfar, 就是把識心降下來,然後她的佛心才能也就提昇上來了。所以,假如你想要把讀書這件事掌握得更好,就必須要心平氣和。比如說考試期間,如果你選擇晚上看書,人很沈靜,你的吸收力會變得比較強;另外假如你經常練習打坐,經常控制你的腦能,你的吸收力也會比較強,這是我的生活經驗。

老師: 我們所有的腦波測量應該是跟我們的識心比較有關係的,那些練氣功或者練靜坐的人,他們好像也有Alfar波、Beta波等好幾種波,我不太清楚,好像練靜坐的是Alfar波降低,Beta波起來,但是練氣功的正好反過來,不過到最後好像又殊途同歸。我只是曾經聽到從事特異功能研究的教授說過一點,詳細情形記不太清楚。但是以我的了解,所有的腦波都跟識心有關,佛心不會在腦波上面有所表現,如果像您剛才提到的,您女兒覺得琴彈得很好,好到好像不是自己在彈,可以有兩種狀況,如果因為很好而覺得跟以前的自己不一樣,就沒有問題;但如果很清楚知道是另外一個人在彈,不是自己在彈,這就有被附身的現象,因為人被附身的時候是很清楚的,那個不是我,是另外一個人。

假設屬於潛意識(識心)

聽眾: 潛意識是什麼?

老師: 潛意識還是識心。因為西方他們對於心靈的了解沒有像佛法那麼清楚,他們把它分成兩種:一種叫做潛意識,一種叫做意識。為什麼會有所謂的潛意識呢?就是把自己不知道的部份,叫做潛意識,而意識則是我們自己清楚的部份。有些人在被催眠師催眠了以後,好像知道這個,知道那個,知道很多,可是醒來以後就又不知道了,所以西方的心理學家就把這部份叫潛意識,因為明明是被催眠者經過催眠以後講出來的,雖然他自己不知道,那麼應該是他埋藏在下面的意識,於是就叫做潛意識。事實上潛意識大概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第七識末那識和第八識阿賴耶識這部份;意識有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第七、第八識不是不能知道,是一般人無法知道,若修行得好就知道。像我剛才講到的,我一聽人家的思維邏輯論證的過程和結果,馬上就知道他的假設,那個假設就是他潛意識的部份,他自己不知道,但是你修行得夠好,這些都可以知道的。

例如有一個叫馬丁的催眠師在日本表演,那些台上的人都被他弄得很奇怪,他可以把一個人催眠以後,給他一杯醋,而那個人喝起來是甜的,他可以連你的味覺都控制了。還有另外一個台北市年輕漂亮的市議員,催眠師給她一付眼鏡,跟她說一戴上這付眼鏡,看到別人都是沒穿衣服的。於是等到音樂一響,開始催眠,那女孩子很好玩喲!(老師用兩手遮臉做害羞狀來比喻那女孩子的害羞模樣!)哈!好像真的!(眾笑)。後來很多人都問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沒有什麼,就是把她末那識裡面有個地方改了,就這樣子而已。改了以後就像我昨天講的,當你換上紅色的眼鏡,看到的全部都是紅色,她戴上全部都是脫光衣服的眼鏡,大家都脫光啦!(眾又笑)。

他在把她催眠了以後就告訴她,這個眼鏡一看出去就是脫光的!這個眼鏡也只不過是個普通的眼鏡啊,但她一戴上去,真的被嚇到了!其實她看見的是自己的心,就像如果你是瞋恨的心,你看大家都是仇人,只是這樣子而已。她沒有看到真相,她看到的是自己的心,從這裡我們就知道人是多麼脆弱。

聽眾: 佛性很強,是否就不會被催眠?

老師: 事實上也不需要佛性很強,只要你不願意被催眠就催眠不了,除非你願意才催得動,如果你不同意,他是催不動你的。

聽眾: 他們有沒有放藥?

老師: 他們沒有放藥,那是公開錄影的,催眠師只是弄一弄,讓台上的人睡覺,然後在他們昏昏欲睡的時候開始跟他們講一些話,他們就聽進去了。我昨天說,你只要把瞋恨的眼鏡拿掉,換上欣賞讚美的眼鏡,世界就變了,就像那個人喝起醋來都覺得好甜一樣。

聽眾:您提到做出貢獻才收報酬,您是以何種標準來決定應該收多少報酬才是不貪?

老師: 這個地方我沒有定量,貢獻報酬率在我目前來講,還只是定性而沒有定量的階段,當然我也希望能夠做到定量,但這很困難,目前我大致還是採取這個世界原本就存在的一些交易規則,來決定做多少貢獻收多少報酬。隨著不同時期,不同地方,不同環境,都有一些不同的規則,我不願意自己另外弄一套,盡量用他們現有的規則就好。至於制定比較嚴謹的定量,我覺得不是我的工作,大家如果覺得貢獻主義是一個好的方式,就讓個別的地區、人民、團體、市場,自己去做定量的工作。這是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目前的狀態是這樣。

聽眾: 是否出家人也應該以從事生計,來換取報酬,以養報身?

老師: 事實上,出家人在實行叢林制度時就已經這樣子做了。至於在東南亞還有些托缽化緣的,其實這和貢獻理論並不相違背;就像釋迦牟尼佛當時的托缽化緣,並沒有不合貢獻報酬率,因為他在接受人家供養的時候,立刻為他們祈福,立刻就有福德佈施出去。

聽眾: 一位學佛的男生實踐了貢獻主義的原理,不論男女老少都給與熱心的幫助,但是卻因此而沾上了桃花緣,也就是幫了一些不學佛的女生,而男的並無意去談愛情,請問該如何解決?

老師:我把你的問題說得明確一點,就是一個實踐貢獻主義的男生,會不會沾上桃花緣?我覺得實踐貢獻主義跟沾不沾桃花緣是沒有關係的,你如果要沾上桃花緣,做什麼都會沾上的,做資本主義也會沾上的啊!不過這裡他可能有個地方弄錯了,他對於貢獻主義的了解不夠正確,我們做貢獻主義是給人家幫助,但是要收費的,我收的費用是我的報酬,所以這是一個市場的公平交易,不能說做公平交易就會沾上桃花緣,它們之間是沒有關連的。我想你提這個問題的時候,是以為貢獻就是熱心幫人,不收錢;不是這樣的,有的時候不見得是收錢,但是可能收的是對方的一個承諾,就是他也要去幫助別人。所以收報酬的方式是很多的,你這個問題在實踐貢獻主義上是不存在的。

聽眾:情不重不墮娑婆,您提出貢獻主義是為了符合佛法的工商文化嗎?

老師:是的!

修菩薩大乘成佛,圓滿世間和出世間

聽眾: 這樣不是會使人們都順應在此娑婆世界,世世都不求出三界了嗎?來世還可能再遇明師指導嗎?

老師:這個問題應該是說,當我這個貢獻主義實行得很好之後,是否這個娑婆世界就太美滿了,眾生在這個娑婆世界很快樂,所以就不想出三界,不想出世了,會不會產生這樣子的問題?

對於學佛者而言,如果修的是所謂的小乘佛法,那麼為的就是要出三界、出世,讓每個人都有堅定的心脫離這個世界,所以就說這個世界是多麼的苦,多麼的不好,然後才能夠有堅定的意志力去脫離。我現在把這個世界變成人間淨土了,這下子他們要出離的動力沒有了,就出不去了,確實會有這個問題。但這只是針對修小乘佛法者而言,對於修大乘佛法者,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後者即使出去了,還是會乘願再來入世的,像菩薩大乘入世再到這個世間來,然後成佛在人間。菩薩入世到人間來成佛做什麼呢?不是來告訴你這個世界多苦多壞,而是來把這個世界變為人間淨土。所以我這個貢獻主義與菩薩大乘的佛法是一致的,沒有問題,至於眾生在這個人間淨土做什麼呢?大家都一起修菩薩大乘啊!大家都成佛啊!成佛的時候就會圓滿世間和出世間,把出世間和世間一體圓滿不分離。

至於來世可能再遇明師指導嗎?只要人間淨土在,這個世界就會有很多明師,因為這裡已經成為人間淨土了,過去修行很好、很高的菩薩都要降生到這個淨土來,並在這個淨土成佛,所以明師會很多的。

同時還有一件事情很重要,今天既然問到這個地方,我想再把它說清楚一點,由於這些大修行者都要來降生,所以各位修行者一定要結婚,如果統統出家不結婚的話,他們是沒有辦法降生的(眾笑)。我們這個人間淨土已經快要成功了,他們會知道的,就會來降生,所以圓覺宗的修行者,修得好的人不可以不結婚。(眾笑)而且修得越好的夫婦越要生小孩,你不生的話,他們怎麼降生呢?夫婦倆修得越好,那些大修行者就越想來降生,這時你們要好好的接待他們,家庭要美滿,不然他降生到一個不美滿的家庭,不是很痛苦嗎?夫妻要恩愛,家庭才會美滿,然後這些大修行者降生來了以後,才會覺得值得。

聽眾: 老師,如果照你這樣子說,那些修行的大和尚是不是已經隔離了世間,他們是不是不歡迎、不要那些大菩薩來降生,這是在造業嗎?

老師: 那個是少數,其他的人還沒有出家,如果全部都出家的話就麻煩了。大家修得越好,他們降生來世間才覺得有安全感,當然他們選擇父母親也不會選擇太老的,應該是介於20歲至40歲之間的,所以年紀輕修得又好的趕快結婚。(眾笑)

聽眾: 有時看到某段經文時,本身會有似一股電流從頭頂直下背脊骨到達腳底,請問這是加持、著魔、虛火上升,還是其他?

老師: 加持!

聽眾; 如果說自性是一團光,無形無相,那麼又為何分得出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等呢?

老師: 自性是空性,是無形無相,甚至沒有光的,因為有光就是形相;既然是無形無相,又怎麼分得出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呢?因為大家所看見的觀世音菩薩和阿彌陀佛不是自性,是化身。化身和報身是看得見的,所以你們看見的全部是化身或報身,如果是法身,就是無形無相,看不見的。自性和法性是法身的層次,所以不應該看得見,既然這樣,他們為什麼要變出報身化身來呢?因為你們看不見啊!為了要讓世間的人看見,就像要有語言文字讓你看得見、聽得到,他們利用這個工具來跟眾生打交道。

聽眾: 請問拿「三法印」對貢獻主義而言,會符合嗎?會有衝突嗎?

老師: 「三法印」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裡面「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是講心法的,是講出世的,只有「諸行無常」是世間的,而貢獻主義是講世間的事情,所以可以和「諸行無常」對比。至於諸行無常和貢獻主義會符合嗎?會衝突嗎?你自己是不是已經有答案了?它沒有什麼衝突對不對?不會有衝突的。

禪定安住是直接回到佛心

聽眾: 禪定安住和往生有何不同?這跟識心和佛心有何不同?

老師: 禪定沒往生,禪定是安住的。往生是帶業的,也就是有惡業,但是還給他往生,這樣子的往生當然是到凡聖同居土,這裡就有識心的問題,識心就含有不好的部份。淨業往生則是把業清淨了,沒有惡業,但是有善業,所以叫淨業,淨業就是清淨的業,就是好的業,不過好的業還是有識心,是好的善良的識心,這跟識心還是有關係的。至於禪定安住跟往生沒有關係,完全不一樣。大家要了解一件事,你看「往生」這兩個字的含意包含了什麼?包含了我有一個目的地,我要去到那個目的地,是不是?所以往生是有一個目的地的,然後你要到那個地方去,但禪定安住是沒有目的地的,他沒有要去那裡,所以禪定安住是直接回到佛心,沒有識心的。

今天還有一點時間,我想用半小時來講皈依的真義:如果你們到精舍來學佛,希望皈依,首先就要接受正確的皈依定義──就是「皈依自性」,我才能夠幫你辦皈依的儀式,如果你認為皈依不是皈依自性,你就不要來。

皈依的真義-皈依自性

我在皈依自性中扮演什麼角色呢?如果照別的解釋,皈依就是皈依師父,師父叫你往東你就往東,師父叫你往西你就往西,我們這裡不是這樣,因為皈依是皈依自性,每一個人都是皈依真正的自己,也就是去找到真正的自己,你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我在這裡的作用,就是協助各位找到自性,因為皈依自性你們不會,你們還沒有經驗,我有經驗,因此來協助你,幫助你恢復你的本來面目,恢復你的佛性。我以前曾經比喻皈依就是要到佛的世界去旅遊,而我是這個旅遊團的嚮導,所以你們不是來聽命於我,我只是扮演協助的角色。

如果你們願接受這樣的定義,也承認我能夠協助你,那麼我們就可以來辦一次皈依的手續,這個手續的意義是什麼?就是我會給你灌頂,灌頂代表好幾個意思:

第一: 你已經接受皈依自性這種定義。

第二: 你知道我可以幫助你恢復你的自性。

第三: 灌頂的時候就是給你授記,就像法華經裡面摩頂授記的意思。比如說傳四臂觀音做為本尊,就是表示當你來世做佛時,你的佛號就是四臂觀音。當然這樣說好像有點戲劇化,實際上摩頂授記就表示你可以找到自己,只要努力,將來你可以悟本來面目,恢復自性。這種皈依自性,每一個人都是頂天立地,獨立自主的,不要變成只會聽師父的話,師父叫你往東你就往東,叫你往西你就往西。成佛何其偉大,如果你連獨立自主都做不到,還成什麼佛?成佛是一件大丈夫的事情,當然要具備獨立自主的精神和能力,所以我們一開始學佛就要以不顛倒心來做,不攀緣、不依賴。皈依的真義說明到這裡,有沒有什麼問題?

聽眾: 有一些法師為某些去世的人做皈依,這如何解釋?

老師: 有些法師怎麼做我不知道,但是我曉得我們也可以幫去世的人辦皈依,同樣的,他也要同意這個皈依的真義我才能替他辦,所以就要有跟亡者溝通的能力,跟他溝通之後如果他願意接受,是可以辦的。

聽眾: 我以前皈依了,現在還可以皈依嗎?

老師: 你以前的皈依是這個定義嗎?

聽眾: 不清楚。

老師: 那我就不管你以前有沒有皈依,我只問你同不同意這個定義,你同意這個定義就可以皈依,因為我這個定義只是要你願意找到真正的自己而已,不是找別人。我相信沒有人願意停留在「假我」的這個狀態,當然希望能夠認識真我,能夠找到真我,沒有人願意過假我的生活的。

聽眾: 請問依法不依人是不是就是皈依自性?

老師: 皈依自性就是皈依自性而不去聽命於某某人。

(梁乃崇教授於1998年8月2日假諾那精舍講述「執著的心-識心」,本文由劉秀玲記錄,邱英美、呂秀玉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c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