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家長生思想
《道德經‧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道家認為,所謂長生,乃是因為「不自生」,又凡肉體、思想均不離生住異滅的範疇,肉體有生,非不自生,欲求此肉體之長生,便無有是處。因此,後代許多修道者誤解道德經,將之解為求色身之長生不死為終極修道目標,此亦謬矣!
那到底什麼才是老子所說的「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呢?其實這正是《心經》所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之如來真如法身。唯有無生,方能長生,是以《楞嚴經》明言:「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而佛家菩薩道亦修持「無生法忍」,此以其不自生,故能無忍無不忍之「無生法忍」,方是道家長生之本義。這也是《入楞伽經》所提到:「大慧,我說如來非是無法,亦非攝取,不生不滅,亦不待緣,亦非無義,我說無生即是如來意生法身別異之名」 以是義故,當仙道修行達到了徹底之「長生」,實際上理地則證入如來常樂我淨之清淨法身,故曰佛道最終修行終極目標並無二致。一曰如來,一曰金仙,實則名詞不同爾
《道德經‧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道家認為,所謂長生,乃是因為「不自生」,又凡肉體、思想均不離生住異滅的範疇,肉體有生,非不自生,欲求此肉體之長生,便無有是處。因此,後代許多修道者誤解道德經,將之解為求色身之長生不死為終極修道目標,此亦謬矣!
那到底什麼才是老子所說的「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呢?其實這正是《心經》所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之如來真如法身。唯有無生,方能長生,是以《楞嚴經》明言:「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而佛家菩薩道亦修持「無生法忍」,此以其不自生,故能無忍無不忍之「無生法忍」,方是道家長生之本義。這也是《入楞伽經》所提到:「大慧,我說如來非是無法,亦非攝取,不生不滅,亦不待緣,亦非無義,我說無生即是如來意生法身別異之名」 以是義故,當仙道修行達到了徹底之「長生」,實際上理地則證入如來常樂我淨之清淨法身,故曰佛道最終修行終極目標並無二致。一曰如來,一曰金仙,實則名詞不同爾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