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返本歸元之法門
《道德經‧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此即《金剛經》所謂「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由於外界色塵、聲塵、香味觸法的紛擾,均屬生滅不定之幻法,若人一心向外馳求,則反喪失其本來之真心本性,
故《莊子‧應帝王》謂:「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此即「勿以天害人」之眼目,亦是《金剛經》「無住生心」之叮嚀也。
又《楞嚴經》中,亦將六根是為六賊,以其能遮障行者見自本心是也。 此即《楞嚴經》之截斷六根之修行法:「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淫。於外六塵。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歸。塵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淨。譬如琉璃。內懸明月。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
是以楞嚴經暢言二十五圓通法門,皆以六根、六塵、六識為入手處,觀音圓通法門亦以「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為修行之要訣。
《道德經‧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此即《金剛經》所謂「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由於外界色塵、聲塵、香味觸法的紛擾,均屬生滅不定之幻法,若人一心向外馳求,則反喪失其本來之真心本性,
故《莊子‧應帝王》謂:「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此即「勿以天害人」之眼目,亦是《金剛經》「無住生心」之叮嚀也。
又《楞嚴經》中,亦將六根是為六賊,以其能遮障行者見自本心是也。 此即《楞嚴經》之截斷六根之修行法:「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淫。於外六塵。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歸。塵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淨。譬如琉璃。內懸明月。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
是以楞嚴經暢言二十五圓通法門,皆以六根、六塵、六識為入手處,觀音圓通法門亦以「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為修行之要訣。
全站熱搜